requestId:68c850a975b011.57047909.
新華社北京6月30日電 題:百年恰是風華正茂——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
新華社記者
歷史,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。
1921-2021,中國共產黨帶包養條件領中國人民寫下了怎樣的百年傳奇?
在黑暗中誕生,在苦難中成長,在挫折中奮起,在奮斗中壯大,從一個只有50多名黨員的組織,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,讓山河破碎的中國走向強盛,讓備受屈辱的民族走近世界舞臺中央。
1925年,毛澤東橘子洲頭獨立寒秋,發出“問蒼茫大地,誰主沉浮”的豪邁宣言。
今天,走過百年風雨征程,習近平總書記信心滿懷:“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,百年恰是風華正茂!”
這是位于江西省于都縣的長征渡口(2021年4月30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
(一)風雨滄桑——中國共產黨為使命而生、循初心而行,引領中華民族走出一條邁向偉大復興的人間正道
這是在上海外灘拍攝的陸家嘴光影秀(2021年1月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
仲夏之晨,上海外灘。
上海海關大樓《東方紅》旋律報時鐘聲響起。歲月斑駁的百年建筑間,歷史與現實在眼前切換——
1840年鴉片戰爭后,中國逐步失去海關自主權。這里的報時鐘聲曾長期是英國威斯敏斯特旋律。大鐘每走一小時,按《包養俱樂部辛丑條約》,中國要向列強賠款2800多兩白銀……
今天,站在這里眺望浦江對岸,東方明珠、金茂大廈……鱗次櫛比,《東方紅》旋律的鐘聲應和著中國強勁的脈搏——每一小時,創造約116億元GDP,約37億元貨物進出國門……
回望來時路,習近平總書記堅定地說:“我們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,歷史在人民探索和奮斗中造就了中國共產黨,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又造就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新的歷史輝煌。”
珠江口,南望伶仃洋,鴉片戰爭的炮聲仿佛還在回響。
在珠江口伶仃洋北端的舢舨洲,航標工黃燦明在檢查燈塔輔燈設備(2019年4月2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
57歲的航標工黃燦明一家四代在此守望百年。
100年前,祖父黃帶喜守護虎門水道的燈塔30余載。1957年,父親黃振威接班干了一輩子。1988年起,黃燦明守護燈塔至今。2007年,兒子黃登科成為第四代傳人。
百年守望,百年沉浮:威遠炮臺的殘垣,曾見證列強軍艦橫行無忌,如今望著一艘艘巨輪頻繁往來,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正沐浴新的曙光……
“爺爺守塔的年代,晚上水道漆黑一片;父親那一輩,燈光多起來;現在,珠江口兩岸已是不夜城;我兒子到我這個歲數時,這里會美成什么樣呢?”黃燦明笑著問。
從沉沉暗夜到光明綻放,恰似百年中國前行之路。
這是中國共產黨引領中華民族重新屹立的百年之路——
1922年,在上海看到“華人與狗不準進園”的牌子,方志敏滿眼痛楚:“這是我感覺著從來沒有受過的恥辱!”為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,他與許多共產黨員一道捐軀報國。革命戰爭年代,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370多萬……
100多年前,京張鐵路設計者詹天佑,曾有“引以為恥”的憾事:雖然鐵路的設計建造由中國人完成,但主要部件甚至鐵釘都是從國外進口。
一列復興號高鐵列車從京張高鐵駛過居庸關長城(2020年10月6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
如今,長城腳下,中國自主設計建造、開智能鐵路先河的京張高鐵穿越于崇山峻嶺間。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動車組飛馳而過,勾勒出百年中國的追夢軌跡。
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奇跡的百年之路——
推翻舊制度,人民當家做主人;改革開放舉世矚目,快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;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,千年小康夢照進現實…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道路越走越寬闊。
2021年4月14日,杭州國際博覽中心。浙江三門縣城西村村支書章國進走上講臺。臺下線上430多位外方代表,凝神聽他講述九任村支書帶領群眾接力致富的故事。
章國進展示了35本記錄本。
為不再挨餓,村黨支部帶領群眾墾荒種田。1963年,記錄本記著:糧食總產量比上年增產了27%。
“老百姓沒錢,怎么辦?”1979年的記錄本回答:“改革,先走一步有風險,但我們需要解放思想……包養妹”
創辦五金廠、變壓器配件廠……1995年,城西村一躍成為“全縣首富村”。
記錄本密密麻麻,一個個夢想成真。曾經“飯都吃不飽”的窮村莊,如今成為年收入上千萬元的“浙江省小康示范村”。
小村故事,折射出一個百年大黨的拳拳之心。
這是令世界贊嘆的百年之路——
上世紀20年代,《紐約時報》駐華記者哈利特·阿本德驚呼“作為國家的中國已然不復存在”。
如今,面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《紐約時報》稱“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中國”。
1949年時任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斷言“歷代政府都沒有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,共產黨政權也解決不了”。70多年過去,中國已從解決溫飽邁向全面小康。
……
延安楊家嶺。
中央大禮堂內,兩邊墻上插紅旗的“V”字木座引人注目,仿佛是一條歷史的足跡——
中華文明演進的坐標中,中國歷史的軌跡從1840年鴉片戰爭陡轉直下,直至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成為拐點,其后加速上揚,恰是一條“V”形曲線。
100年來,中國共產黨歷經坎坷成大道,用今天的騰飛向世界證明:
中國共產黨自誕生后,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,帶領人民走出一條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康莊大道。
(二)思想火炬——中國共產黨高舉真理旗幟、勇于求索創新,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
2017年金秋十月,一個收獲的季節。
“通過!”
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,出席黨的十九大的代表莊嚴表決,一致通過關于《中國共產黨章程(修正案)》的決議。
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寫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上。
詩人說,思想走在行動之前,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。
毛澤東思想、鄧小平理論、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學發展觀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——翻開風雷激蕩的百年樂章,每在歷史抉擇的關頭,總伴隨著理論的飛躍。
打開最新版《共產黨宣言》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其在各國出版撰寫的7篇序言。正是以這樣的方式,兩位偉人不斷向世人提醒:“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……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。”
湖南長沙,湘江之畔的千年學府岳麓書院里,掛著一包養價格ptt幅“實事求是”匾額。
100多年前,意氣風發的青年毛澤東常在此流連,思索“改造中國和世界”的方法。
2020年9月17日下午,包養細雨綿綿,正在湖南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。講堂前,總書記撐著傘,望著檐上的同一幅匾額,久久凝思:
“共產黨怎么能成功呢?當年在石庫門,在南湖上那么一條船,那么十幾個人,到今天這一步。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,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。”
“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”——
從槍桿子里出政權到把支部建在連上,從工農武裝割據到農村包圍城市……“山溝溝里的馬克思主義”在一個農民占絕大多數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,開創了一條中國特色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之路。
新中國成立后,黨帶領各族人民創造性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,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,對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。
“走自己的路,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”——
從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,到指明中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;從支持推動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鄉鎮企業發展,到興辦經濟特區;從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,到創造性地把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……
中國共產黨以改革開放的“偉大覺醒”,帶領一個差點“被開除球籍”的國家迅速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創造了人類現代化進程中的“中國奇跡”。
發展起來后的問題,并不比不發展時少。
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,隨著勞動力、土地、市場等資源條件發生重大變化,中國GDP增速不斷減緩。與此同時,一些地方霧霾頻現,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,“三期疊加”的深層次矛盾不斷顯現。
問題是時代的聲音,也是點亮思想的火種。
2014年5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明確提出“適應新常態,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”。
從以新常態重塑中國經濟發展大邏輯,到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再到提出“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”的新發展理念,中國經濟動力、結構、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革。
理念一變天地寬!
黨的十八大以來,中國單位GDP能耗下降約25%,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約60%,全球創新指數綜合排名上升至14位……中國經濟向著更加健康、更可持續、更有后勁的高質量發展轉變。
2021年4月,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漓江,從楊堤碼頭登船,順江而下。一江碧水,兩岸青山,展現出漓江治理重生之后的景象。
執法船在漓江上巡查(2019年11月1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盧羨婷 攝
曾幾何時,污水排入、非法采砂、網箱養魚等,讓漓江“失綠”,甲天下的山水遭受破壞。如今,通過全面“治亂、治水、治山、治本”,漓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,流域森林覆蓋率超過80%,干流水質常年保持Ⅱ類標準。
“你們在這里工作,最重要的是要呵護好這里的美麗山水,這是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,一定要保護好,這是第一位的。”一路上,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叮囑當地負責同志。
這是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梨子寨(無人機照片,2021年4月15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 攝
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“人不負青山,青山定不負人”——破解發展與保護之間的看似兩難,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,呈現在世人面前。
這是2019年6月22日拍攝的祁連山(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
從一錘定音明確長江“共抓大保護、不搞大開發”,到扭住不放嚴懲秦嶺北麓違建別墅、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、木里礦區非法采煤等事件;從雷厲風行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、開展史上最嚴中央環保督察,到深謀遠慮設定碳達峰、碳中和時間表……
黨的十八大以來,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、轉折性、全局性變化;一系列根本性、開創性、長遠性工作,決心之大、力度之大、成效之大前所未有。
思想的火炬,照耀新的時代——
以“中國夢”“四個自信”凝聚團結奮斗偉力,以“五位一體”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布局,以“四個全面”協調推進戰略布局,以“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”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,以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”夯實長治久安制度根基,以“新發展階段、新發展理念、新發展格局”在變局之中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……
立時代之潮頭、應時代之變化,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——這一當包養價格ptt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、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,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、社會主義建設規律、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,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、發生歷史性變革,指引中華民族大踏步邁向偉大復興。
“100年包養妹來,中國共產黨所有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,都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精髓,同時又都具有鮮明的獨創性,是在不同階段、不同時期為開拓中國革命、建設、改革道路而產生。它們連接起來,構成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創新之路。”黨史專家李忠杰說。
(三)人民江山——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,始終與人甜心寶貝包養網民血脈相連,凝聚起共創偉業的磅礴力量
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?
上世紀30年代曾在陜北采訪4個月寫出《紅星照耀中國》的埃德加·斯諾回答:中國共產黨總能從大多數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。
新時代的脫貧攻堅戰場上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8年實現9899萬人口脫貧,每分鐘脫貧20多人。驚奇之余,國際社會又發出同樣的疑問。
2021年春,美國人聶子瑞沿著斯諾足跡重訪陜北。南泥灣村,76歲老黨員侯秀珍的兩把镢頭令他難忘——
侯秀珍在位于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村的家中澆花(2017年9月14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
一把是侯秀珍公公劉寶齋的。80年前,八路軍359旅在南泥灣墾荒,副連長劉寶齋和戰友用樹枝搭草棚,一手镢頭一手槍,在荊棘遍野中開墾出“陜北江南”;
一把是侯秀珍自己的。20多年前,這位沒上過幾天學的村干部帶領村民修路建學校,扛著一把镢頭,把不毛荒山變成包養蔥綠山嶺,如今全村脫貧奔小康。
兩把老镢頭,一顆為民心。
“我和當年斯諾看到的一樣:共產黨人總是為人民著想,總能激起人民的巨大能量。”聶子瑞說。
人民的力量有多大?
江西贛南,于都河畔靜悄悄。
1934年10月17日晚,中央紅軍主力8.6萬余人,渡河長征。
30萬于都人共同守著這重大秘密:是夜,百姓扛著門板、床板甚至壽材,劃著漁船為紅軍架橋;清早拆橋隱匿,一切恢復原樣。反復4天,直至全部紅軍渡河,敵人竟然始終毫無察覺。
一起渡河的還有數萬于都子弟。新中國成立時,活著回來的只有277人。
毛澤東說:“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?是群眾,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。”
百年來路,這樣的故事俯拾皆是。
1949年4月20日夜,渡江戰役打響,已將沿江船只搶砸燒毀的國民黨軍隊萬萬沒想到,2萬多名船工拖出藏在蘆葦中、沉入江底的漁船,冒死運送解放軍過江。
槍林彈雨中,一個瘦小身影奮力劃槳,子彈打中手臂血流如注,她咬緊牙關劃啊劃啊……她叫馬毛姐,年僅14歲,是年齡最小的船工。
這是一張拼版照片,上圖為:馬毛姐送解放軍渡江時所穿的打滿補丁的棉襖,現被安徽博物院收藏(2021年4月17日攝);下圖為:包養情婦2包養俱樂部021年3月24日,馬毛姐講述渡江戰役的經歷。新華社記者 黃博涵 攝
馬毛姐是童養媳,共產黨救了她。如今86歲高齡的她回憶當初,話語樸實:“把解放軍送過江,讓窮人都過上好日子!”
當年,蔣介石在南京宣稱,誰控制了北平、上海、廣州等城市,誰就控制了中國;毛澤東在井岡山說,誰贏得了農民,誰就會贏得中國。
珠江兩岸,繁華似錦。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、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,掩映在高樓之下。
1926年,毛澤東曾在講習所任所長,培養了300多名學員,他們奔赴各地領導農民運動。
仿佛是巧合——
講習所內展示的紅色錦旗依舊赫然:“農為黨本”。按當時體例從右向左書寫的四個大字,今天從左向右讀來就是“本黨為農”。
也是一種昭示——
講習所對岸的廣東機器工會禮堂里,1922年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。于是,珠江兩岸,一手為農,一手為工,那些曾被稱為“草民”的人,集結在共產黨旗幟下,干出了改天換地的大事。
是什么,讓中國共產黨總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?
共產黨人用生命捍衛人民——
1934年10月,貴州石阡困牛山上,敵軍把百姓抓來當“肉盾”,無路可退的紅軍喊出:寧死不傷百姓,寧死不當俘虜。不到20歲的陳世榮吹響沖鋒號,與上百名戰友砸爛槍支,縱身跳崖……
共產黨人用鐵的紀律贏得人民——
1948年秋,遼沈戰役中,人民解放軍來到錦州。梯子溝村老書記何清泉回憶:“當時家里房前屋后都種著蘋果,解放軍不摘樹上的蘋果,掉在地上的也不拿一個。”
共產黨人把權力交給人民——
1954年9月,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全票通過憲法,明確“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包養”!幾千年王朝的“家天下”,變成了億萬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“國家”。
為2億多農民工代言!2008年,胡小燕等3人成為首批農民工全國人大代表,如今45名農民工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,越來越多基層代表進入最高國家權力機關。
發佈留言